墓葬习俗
 

穴位及墓碑方位次序安排
  三人穴,其墓穴及墓碑的书写顺序是:男居中,前妻居左,后妻居右;双人穴夫妻二人,男居左,女居右。若兄弟、姐妹、朋友,二人合葬,则长者居左,幼者居右,墓碑文字也按这个顺序;单人穴,只一人,不管男女老幼,均居中独自享用,墓碑文字也居中书写。
  
按传统的伦理关系,一个家族,辈分相同的葬在一排,晚辈人要葬在长辈人前面,而且立碑时要注意尺度,不可超过后面长辈的碑高。晚辈葬在前面,是为了给长辈捧脚,以尽孝道。
雨伞的作用
  在下葬时,将伞张开,挡住射向墓穴里的阳光,分开冥阳两个世界的界限。下葬后,将伞合拢撤除。
红布的作用
  用来包裹骨灰盒,红布要左右、前后搭上,不能打结。骨灰盒由主祭人捧着。
清明节的来历
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古代,它的重要性还不如其前一日的寒食节,扫墓也是较易才出现的活动。然而由于清明及寒食的日期相当接近,久而久之,彼此的习俗便渐渐融合,形成了今日的清明节。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,寒食就是禁火,只能吃冷的,或事先煮好的食物。
  春秋时期,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,流亡途中,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,又累又饿,再也无力站起来。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,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,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,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煮了一碗汤让公子喝了,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,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从腿上割的时候,流下了眼泪。十九年后,重耳作了国君,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。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,劝他面君讨赏,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,他打好行装,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。
  晋文公听说后,羞愧莫及,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,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。绵山山高路险,树林茂密,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,有人献计,从三面火烧绵山,逼出介子推。大火烧遍绵山,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,火熄灭后,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。晋文公见状,恸哭。装殓时,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,上写道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
 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,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,便赐老柳树为“清明柳”,并晓谕天下,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
放生的意义
  放生超度是指在已故亲人安放后,将一些小动物放归自然。如鳖、龟、鱼、鸽子、鸟等。 鳖和龟代表长寿, 鱼、鸽子和鸟代表美满幸福。放生也是从佛教来的,世间万物皆有生命,佛语云,渡人渡己,放生池的设置给世人一个还愿的机会,一个寄托亲情、寄托祝福的场所……设置放生池,是供前来祭奠或下葬的人士到此放生,以示行善积德。这样,令诸多众生将得以离苦得乐。一切众生,皆在轮回之中。既往生已,即得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永出轮回,渐证佛果矣。
常用下葬品友情提示
童男女 1对    五谷粮  1套  牛(女用) 1个
  龟 4只   长明灯
  1盏  马(男用) 1个
红包袱 1个     铜 钱  4个  元 宝   4个
镜 子 1面   梳 子  1把  笤 帚   1个
茶  具 1套      寿酒(健在) 1瓶
可选用品:石狮子 香炉 棺椁 
坟墓上压纸的来历(也称挂纸)
  相传唐高祖在失意时,流落他乡,久未回家省亲,直至被封为唐公时,始返乡。惜母亲己去世多年,葬于南山乱葬岗中,高祖遍寻南山,始终未找到母亲的坟墓,于是将纸钱迎风散去,并默祷,求母亲倘若泉下有知,就接纳其散开的纸钱。祝祷完毕,忽见一张纸钱飘挂在一座土坟上,很大的风也吹不去,高祖因此找到母亲的坟墓。后世乃以在坟墓上的挂纸钱,作为上坟的标志。称「挂纸」,在台湾俗称为「压墓纸」。
  挂纸象征着子孙一年一度为祖先的居处所添的新瓦,也有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。亦具有识别的作用。到了清明节,凡是墓头有墓纸的,就表示这座坟有子孙来祭扫,如果没有的,便是没人祭拜的孤坟了。「挂纸」之后,还要以准备的简单供品来祭墓、烧纸钱,这样才算是完成了「挂纸」的仪式。
  「挂纸」所用的「墓纸」呈长方形,颜色有黄、白及五色等三种。挂纸之前,先铲除墓上丛生的树枝野草, 再将墓纸两三张一迭折作波纹状,用小石块分别压在墓头、墓碑及墓旁的「后土」(土地神)上。也有些地区不拘数量及方位,直接的将墓纸按入墓土之中。
相对「挂纸」来说「培墓」则是较隆重的祭墓仪式。
  通常新墓要连续培墓三年,而过去一年中有娶媳妇或生男丁的家庭也要培墓。新坟三年(第一年清明前一日、第二年清明节、第三年清明后一日)内要隆重祭坟、祭墓,称为「培墓」。即挂纸前要除草、添新土、补草皮、涂墓碑(即碑文模糊者,涂上金漆或红漆),把墓园整理得焕然一新;挂纸后先拜后土后拜墓,供品有五牲(猪头、鸭蛋等)、十二碗(菜类食品,如韭、甜豆、甜芋等)及发粿、面粿、红龟粿、水果等、;拜后土时,可以茶碗内放些茶叶,谓之「干茶」;拜墓时,妇女们应蹲在墓前哀号恸哭一番;祭拜后,先给后土(土地公)烧纸,再于墓旁金炉烧银纸;烧完后,在纸灰旁倒酒画个圈,谓之「奠酒」;最后燃放鞭炮,培墓完毕。收拾供品时,再把鸡鸭蛋壳(先把蛋黄取出)或芋仔剥皮撒在墓上,代表新陈代谢、送旧迎新之吉兆。
  除三年新坟外,家有喜事(如娶媳、添丁等)亦要培墓,供品用五牲或三牲皆可。一般以小红灯悬在墓前,祭毕后携回,取其添丁之意。还可在墓碑上压红纸数张。也有少数人在墓碑上挂红绸,但从风水的角度上而言,墓碑上不能有过多的附属物,一般不要使用,如用,一定要保持其清洁,碑头上的红绸布脏了以后,一定要及时撤掉,避免有污秽物的雨水等侵蚀碑体及墓穴。脏水淋头是风水上的大忌。
寒衣节
  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,农历十月为孟冬。农历十月一日(今年为公历11月2日)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,依中国传统为送寒衣节。此日与春季的清明节、秋季的中元节,为一年之中的三大纪念逝者的大日子,特别注重祭奠逝者,为逝者送衣御寒。由生者的御寒加衣,想到逝者的防冷需要,见证了生者对逝者的纪念与崇敬。